卧龙概况
区情概况
区情概况
发布时间:2025-03-31
行政区划
卧龙区1994年南阳撤地设市时设立,管辖原南阳市的梅溪街道办事处和七里园、靳岗、卧龙岗3个乡,原南阳县的蒲山、潦河、石桥3个镇及小寨、潦河坡、谢庄、安皋、王村、青华、陆营、英庄8个乡。
1995年1月,安皋乡撤乡设为安皋镇。1995年3月,成立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市政府派出机构),高新区管委会设在卧龙区七里园乡境内,划卧龙区百里奚、许庄、黄岗、田洼、岗王庄魏营、七里园、和庄和宛城区茹楼9个村委会代管。
1996年5月,陆营乡撤乡设陆营镇。是年11月,青华乡撤乡设青华镇。
1999年9月,英庄乡撤乡设英庄镇。
2006年2月,撤销小寨乡、潦河坡乡,新成立龙兴乡,辖原小寨乡、潦河坡乡行政区域。2006年3月,在原梅溪街道办事处、卧龙岗乡、靳岗乡基础上,重新划分成立了梅溪、卧龙岗、光武、武侯、七一、靳岗、车站7个街道办事处,设立5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6年5月设立百里奚街道办事处、张衡街道办事处,由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代管。
2010年1月,设立南阳市龙王沟风景区办事处,为卧龙区政府的派出机构。
2013年2月,撤销龙兴乡设立潦河坡镇。
2017年3月,撤销谢庄乡设立谢庄镇。
2022年12月,龙王沟风景区办事处更名为龙王沟风景区建设发展中心。
2023年8月21日,撤销七里园乡设立七里园街道、撤销王村乡设立王村街道办事处,实行城市管理体制。
2024年底,卧龙区辖9个镇(安皋、潦河、青华、陆营、英庄、石桥、蒲山、谢庄、潦河坡),9个街道办事处(梅溪、靳岗、卧龙岗、七一、车站、光武、武侯、七里园、王村)和1个龙王沟风景区发展中心。
自然地理
【区域位置】 卧龙区位于河南省西南部,是南阳市中心城区的西半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焦枝铁路与宁西铁路、沪陕高速与二广高速在区内交汇,312国道、豫02线、豫23线、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贯穿全境。南阳火车站、汽车站坐落于此,城区公交车直通南阳机场及郑万高铁南阳东站。卧龙区城乡兼有,是南阳市的主城区、核心区,因境内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隐居躬耕之地卧龙岗而得名,是科圣张衡故里、中国月季之乡、中国曲艺之乡、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卧龙区东与宛城区,方城县相连,西与镇平县,邓州市接壤,南界新野县,北连南召县、鸭河工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2°42′~33°17′、东经112°18′~112°40′之间,南北长,东西短,总面积101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27平方千米。区委、区人民政府驻址中州路291号。
【地质地貌】 区境地处伏牛山向南部平原过渡地带,整体地形地貌特征是:龙岗蜿蜒,淯水包络,山阜环列,丘陵起伏(《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山川》)。
区境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秦岭地轴南侧,南襄凹陷北缘的一部分。因受加里西、华里西、燕山等造山运动影响,形成北部抬升、南部相对下降。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南北长、东西短,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呈浅山丘陵、垄岗和平原三种地表形态,其中浅山面积占17%,岗丘面积占38.1%,平原面积占44.9%。海拔95~417.6米之间。
浅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区境西北部的潦河坡、龙王沟及相邻的安皋、谢庄、蒲山三镇的部分区域。实体为粗粒黑云母花岗岩、石英闪光岩的风化残余物及少量大理石、石灰岩。丘陵谷地为坡积物。丘坡和缓,一般在15°~25°之间。丘间开阔,冲谷发育,呈不连续带状西北—东南走向,系伏牛山向南延伸的余脉。沿镇平、南召县界分布着大棒山、关山、马头山等10余座山峰,境内羊山、磨山、塔子山、蒲山、丰山、独山、紫山等7架孤山呈“之”字形棋布于浅山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
垄岗分布于区境西部和西北部,与浅山丘陵相连,即浅山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地带,包括安皋、谢庄、王村、潦河、蒲山等乡镇。垄岗的形成主要是在老冲积—洪积扇上,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岗洼相间的地貌形态,同时向盆地中心逐渐缓降。海拔120~200米之间,岗间洼地浅平宽阔,岗洼呈缓坡过渡,多呈垄岗,部分为平岗。垄岗实体为第四纪中更新统洪坡积物所覆盖。
平原包括湖积平原和冲积平原。湖积平原主要分布在辖区西南部,地势低洼平坦,四周微向中间倾斜,地下水位较高。冲积平原分布在白河、潦河沿岸,系河流长期冲积而形成,呈条带状展布,上接垄岗边沿,下连河漫滩,地势平坦,微有起伏,多为灰黄色亚沙土,土质肥沃,水源丰富。
【水系】 境内河流属于长江流域汉水水系,主要河流有白河、潦河及其支流泗水河、麦河、洱河、礓石河、沐垢河、华河、石碾河、黄渠河、梅溪河、三里河、温凉河、十二里河、邕河等。
【土壤】 辖区土壤有黄棕壤土、砂礓黑土、潮土和水稻土等土类。其分布规律是从西北部丘陵岗地向东南依次为黄棕壤土、潮土和砂姜黑土。
黄棕壤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部及河流沿岸的一、二阶地,以潦河坡、谢庄、安皋、靳岗境内面积较大。
砂姜黑土主要集中在七里园和青华境内,其他乡镇也有少量分布。其特点是黑土层下为棕黄色黏土,耕性好,保水保肥。
潮土主要分布在白河及其支流沿岸,以英庄、陆营、潦河镇境内分布面积较大。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丘陵谷地和岗间洼地,集中在潦河坡、安皋镇一带。此外,还有少量风砂土分布,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白河漫滩英庄镇的沿河地段。
【气候】 辖区地处北亚热带北部边缘,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热条件好,温度波动大,夏天日照强,降水多,蒸发快,秋季降温迅速,冬季低温少雨,具有明显过渡带特色。年平均气温14.9℃,全年≥10 ℃有效积温4798.2 ℃ ,年均日照时数2127小时,年均无霜期229天。年平均降水量805.8毫米,大多集中在7月、8月、9月三个月。全年多东北风。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2023年末,卧龙区土地总面积101611.72公顷,其中,湿地540.67公顷,耕地51197.33公顷,园地2620.45公顷,林地15150.06公顷,草地1903.84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101.27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668.82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228.26公顷,其他土地4208.72公顷。
【矿产资源】 卧龙区境内初步探明的矿藏主要有独山玉、花岗岩、石英石、大理石、膨润土、陶土、水晶、玛瑙等20余种。有蒲山矿业公司、独山玉矿两个持证矿山。
驰名中外的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独玉,为中国四大名玉之一,产于辖区七里园乡的独山。独山玉因多色而闻名,因俏色而珍贵,与新疆和田、辽宁岫岩、湖北绿松并称中华四大名玉。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是玉雕的一等原料,自汉代以来进行开采、加工雕刻。
【水资源】 卧龙区水资源丰富,境内河流纵横交错,较大的河流是辖区西边的潦河和东边的白河,皆自北向南贯穿全区,属长江流域汉水水系,其他河流分别注入白河和潦河。白河过境水量为2.1亿立方米,历年最大流量2500立方米/秒,平均地表水径流量约2.17亿立方米,境内东南地下水资源丰富,埋深自北向南逐渐变浅,一般在1~7米之间,水量丰富,单井涌泉量可达40~50吨/小时。水质较好,主要是重碳酸盐钙型水质和生碳酸盐钾钠型水质,酸碱度适中。
辖区有兰营、龙王沟、冢岗庙、打磨石岩、彭李坑、靳庄6座中型水库和25座小型水库,总库容1.9亿立方米,并有比较健全的配套水利设施。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卧龙区境内全长27.06千米,有5座公路跨渠桥梁和白河倒虹吸工程。
辖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变幅多在 665~812mm 之间,境内地形较复杂,局部环境条件不同,降雨分布不均。降水的总体特点是降水量自南部向北部递减,全年水资源总量为 21085万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 11711 万立方米,地表水资源量15600 万立方米,全区总供水量为 17389 万立方米。
【林业资源】 卧龙区林业用地面积19697.48公顷,其中有林地12883公顷,疏林地825.82公顷,灌木林地324.7公顷,苗圃地1018.51公顷。森林覆盖率12.67%,全区林木覆盖率19.6%,活立木蓄积197.18万立方米。已建有国家湿地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面积1.61万亩。
【农业资源】 卧龙区是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辖区南部地势平坦,地肥水美,优越的条件十分适宜小麦、稻谷、玉米、大豆、芝麻、花生等多种农作物生长。西北部山坡岗地多以林木瓜果为主,同时种植小麦、玉米、红薯、花生等作物。卧龙区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抓好生态化农业培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城郊型特色农业,已形成花卉、艾草、食用菌、分葱、林果、小辣椒、奶牛、水产等特色农产品基地。
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统计:卧龙区耕地51186.76公顷(767801.4亩)。其中,水田479.67公顷(7195.05亩),占0.94%;水浇地3734.9公顷(56023.5亩),占7.30%;旱地46972.19公顷(70458285亩),占91.76%。
2023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062公顷,比上年增长0.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41009公顷,比上年增长3.4%。年末果园面积1915公顷,增长0.6%。
旅游资源
辖区自然条件优越,山川秀丽,风光旖旎。丰富的山水、林木、花草资源,造就了多样的旅游景观。著名景区(点)有科圣张衡博物馆,卧龙岗文化园、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的武侯祠,保存有2000余块汉代墓葬画像石的南阳汉画馆,独山森林公园、独山玉国家矿山公园、龙王沟风景区、南阳月季博览园、南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兰湖森林公园、紫山风景区、塔子山梅花基地风景宜人。
张衡博物馆位于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距中心城区20公里。博物馆主要建筑景点有门楼、综合展厅、祭台、古天文馆、张衡半身雕像、汉阙、碑墙、墓冢、廊房、角楼、模拟地震馆、碑刻长廊、综合展厅等。
独山森林公园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东北3公里处,跨越面积4平方千米,山体浑圆,海拔367.8米。
龙王沟风景区位于南阳市中心城区正北方向,距市区直线距离仅16公里。风景区总面积为21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11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主要景点60余个。
兰湖森林公园市城区西北部的靳岗街道辖区内,距市中心6公里,总库容1246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44.45米,相应水面面积1.5平方公里。
历史人文
【史迹遗存】 卧龙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中心城区,人文资源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境内史迹遗存众多,遗产文化源远流长。
黄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蒲山镇黄山村,1959年考古发掘1600平方米,发现3处房基和57座墓葬。黄山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500米,文化层厚1至3米。遗址内玉石器加工集散中心、房屋建筑集群、古墓葬群,引发国内外专家高度重视。东周墓葬群“不见冢”,规模浩大,形制严整,等级尊贵。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入选“2021年中国考古新发现”。
境内国家级文保单位武侯祠、张衡墓、鄂城寺、黄山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十里庙遗址、吴汉墓等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9处;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各2项、市级29项。
此外,辖区石桥镇古商铺、谢庄镇毛田村夏庄寨史家大院、潦河坡镇吴汉墓入选第八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他历史文化遗存有50多处,主要有后英庄遗址、三李营遗址、新集遗址、十里庙遗址、西鄂故城遗址、育阳故城遗址、安众故城遗址、百里奚故里、吴汉故里、靳岗天主教堂、玉山寺、灵山寺等
南阳玉雕 历史悠久,境内是独山玉的原产地,也是南阳玉雕的发源地,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清《新修南阳县志》载:“故县北居民,多治玉为生。”黄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玉铲、玉斧等,距今约6000年的历史,均为仰韶文化遗存,“黄山玉铲”有“中华第一铲”之称。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烙画(南阳烙画) 亦称烙花、烫画、火笔画,起源于西汉,是一种传统工艺美术品。南阳烙画曾以南阳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之首而声誉海内外,被誉为“世界艺林一绝”。 成为南阳颇有名气的民间艺术品,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地方色彩。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特色产业
卧龙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聚焦产业,创新驱动,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强力推进月季、艾草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花一草”特色产业不仅成为城乡增收致富的法宝,也成为卧龙区助力南阳走好绿色崛起、美丽富民绿色发展之路的丰厚资源优势和强大动力。
月季 俗名为月月花、月月红、玫瑰、月季,被称为“花中皇后”,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卧龙区是全国最大月季苗木繁育基地。2023年,全区月季种植面积7万亩,栽培月季品种3200多个,培育月季企业及种植大户893家,其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4家,月季产业年产值20亿元,带动就业9.3万人。月季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巴西、德国、荷兰等国,月季种苗销售占国内月季种苗销售的60%,月季种苗出口占国内出口总量的80%,走出了一条标准化、集群化、绿色高效的月季产业发展之路。月季花卉产业已成为卧龙区生态富民的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并带动南阳整体月季产业的发展,更成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集月季品种资源收集、保存、展示、研发、科技示范种植、月季文化交流、农业观光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南阳月季博览园也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最美的月季园”。2022年5月14日,央视新闻频道《走进老区看新貌》栏目摄制组在南阳月季博览园现场直播5分39秒,在全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2023年4月27日,“花开新时代 同心创未来”2023中国月季之乡全国文创产品设计大赛颁奖典礼在南阳月季博览园举行。
艾草 中国艾草看南阳,南阳艾草看卧龙。艾草,被称为草中钻石,是“八大宛药”之首。2000多年前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便记载有其功效。“南阳艾”叶大绒厚,挥发油、黄酮等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享誉全国,2021年“南阳艾”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卧龙区是全国艾草加工源地,是道地药材南阳艾生产区和集散地,艾制品销售额、市场占有量和线上交易量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卧龙区月季和艾草产业发展,曾强调: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卧龙区牢记嘱托,坚持“引导、扶持、规范”原则,全面发展艾草种植业、艾草精深加工业、灸疗服务和文旅康养业,开辟一条艾草全产业链发展的“卧龙模式”。同时,积极搭建各类宣传推广平台,市区一体成功举办张仲景医药文化节、仲景论坛、全国艾草产业大会和“首届南阳十大艾草名企”“十大诚信艾草生产企业”等评优展销主题宣传推介活动,有效提高卧龙区艾草产业和“南阳艾”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23年,卧龙区有涉艾经济主体2700余家,艾草加工企业490家,艾草产业产值突破80亿元,直接带动5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2023年11月建成投产的南阳产投·卧龙艾草产业园,是一家以艾草加工为主的专业化园区,入驻企业35家,经营内容涵盖艾草加工、装备制造、医疗器械、消杀洗化、生物科技、物流及产品供应链等。南阳产投·卧龙艾草产业园开园,标志着艾产业发展载体的新升级,有利于构建“产、学、研、展、销”一体化发展生态,促进艾产业向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加速迈进,将助推“南阳艾”走向全国。
2023年,“卧龙艾叶”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其中卧龙区神农、兴宛堂、药益宝等8家艾草企业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卧龙区谢庄镇获评南阳市首批“中药材特色乡镇”,蒲山镇获评南阳市首批“区域中药材集散基地”,潦河坡镇被列入“中药材特色乡镇”培育名单。王府饭店、卧龙区艾益健中医药艾草展览中心被市文旅局命名为“南阳市康养旅游基地”;民安药业九制黄精、宛艾生物制品颈肩宝等6款中药材产品被市文旅局命名为2023年“南阳礼物”;卧龙区龙鑫林业工程有限公司艾草种植基地被认定为“南阳市道地药材生态种植基地”
经济概况
【综合】 2023年,卧龙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55580万元,比上年增长3.7%,总量全市第一。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51737万元,增长2.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1327373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576470万元,增长3.9%。
【农业】 2023年,卧龙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4062公顷,比上年增长0.0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 41009公顷,比上年增长3.4%。2023年,卧龙区粮食总产量342836吨,比上年下降3.3%。年末生猪存栏704009万头,比上年下降2.4%;生猪出栏988433万头,比上年增长20.2%。2023年,卧龙区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644865万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农业产值下降1.8%;蔬菜产值增长13.8%;蓄牧业产值增长1.2%。
【工业和建筑业】 2023年,卧龙区全部工业增加值923529万元,比上年增长3.6%,占GDP的17.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18.2%,拉动GDP增长0.6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17个行业大类中,增加值增长较快的行业为: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318.7%;食品制造业增长130.7%;印刷和记录媒体介复制业增长25.6%;医药制造业增长17.9%;造纸和纸制品增长15.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7.6%。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7183万元,比上年增长3.1%。年末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30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增长4.4%;实现利润总额增长5.7%。全年房屋施工面积662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4.7%;竣工面积21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1.0%。
【商业、对外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2317万元,比上年增长7.9%。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增长 56.2%;文化办公用品类 29.1%;煤炭及制品类增长27.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26.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0.5%;书报杂志类增长17.6%;五金电料类增长15.3%; 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3.0%;汽车类增长6.3%。全区对外贸易出口总额27445万美元。当年实际使用外资561万美元。
【服务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37952万元,增长6.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32520万元,增长4.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577254万元,增长10.0%;金融业增加值331528万元,增长4.9%;房地产业增加值299089万元,增长0.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775700万元,增长1.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981961万元,增长1.1%。营利性服务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190798万元,下降8.9%;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793740万元,增长2.4%。非营利性服务业中的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增加值213083万元,增长4.5%。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7%。其中,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1.3%。全年铁路货物总周转量增长18.7%,公路货物运输总周转量增长11.1%。邮政业务量增长22.5%。
【财政】 全年地方财收入合计186362万元,比上年下降4.6%。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3179万元,增长14.3%。全年地方财政支出合计664652万元,比上年增长6.4%。其中,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10016万元,增长2.2%。
【人民生活】 2023年,卧龙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61元,比上年增长5.9%。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691元,增长5.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59元,增长7.7%。
人口 民族
【人口状况】 2023年末,卧龙区常住人口85.7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09万人,农村常住人口29.65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42%。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46‰,死亡率6.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9‰。
【民族宗教】 卧龙区以汉族为主,境内有回、蒙、满、壮、维等20个少数民族。辖区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