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典故
河南社旗:百年商埠文化古城
河南社旗:百年商埠文化古城
发布时间:2025-04-10
中国的历史上,能够修建九座城门的只有像北京、西安、洛阳这样的古代皇城,然而在河南的南阳,有一个不算大的小县城,却拥有和皇城一样的建筑,曾经也建有九座宏大的城门,这就是南阳的社旗县城,一个拥有百年传奇商埠文化的古县城。
社旗县位于南阳的东部,县城所在地在古赊店镇,因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此地赊刘记酒幌为帅旗,起兵反莽而得名。
社旗县在周朝时属申国,汉代属宛县,明清之际属南阳府管辖,因环镇之潘河、赵河、沙河、三水会唐河,交汉水达长江,成为当时连接南北交通大动脉的中枢。史书中曾这样描写社旗地理位置的重要性:“豫南重镇,九州通衢,南船北马,百货总集。”历史上鼎盛时期的社旗全国商贾云集,各省所建的会馆就多达十几个,全镇人口更是高达十三万之众,民间盛赞为金赊店。据《茶叶杂咏》中记载,清朝雍正年间,晋商垄断了中国南方各省的茶叶贸易。当时社旗是晋商茶叶之路上最著名的水旱码头的所在地,汇集了各路商人富豪,商人们把福建、浙江等地的茶叶集中到汉口,经水路至赊店,再由陆路运至洛阳,入太行,经大同北上运到蒙古,最终到达俄罗斯。
这条在清朝兴起的,贯穿欧亚大陆的国际商路,社旗成为最重要的中转站。随着商业的兴盛发展,到了清朝的乾隆年间,赊店镇发展成为长1500米、宽2000米的繁华商镇,与道口镇、朱仙镇、周口镇共享“中州四大名镇”的殊荣。
清朝嘉庆年间,这里更是全国重要的商埠中心。这里南通荆楚,北达幽冀,东连闽浙,西接雍凉。镇内二十一家骡马店朝夕客商不断,五百多商号百货云集,四十八家货载商行,日夜装卸不停,七十二道街分行划市,三十六条胡同百业兴旺。
清朝咸丰年间,赊店镇城有九门,属皇城规格,古镇城墙长达十六里,高三丈六。每个城门上各筑有三层高大的门楼,马道、烽火台等一应俱全。1965年时,周恩来总理亲自为社旗县更名,寓意为社会主义的一面旗帜。
如今这里早已归于平静,但曾经的辉煌积淀下来的文化底蕴,早已渗透在社旗人的生活中。古道、古树、古碑、古庙、古井,社旗悠久繁华的历史,让这份古朴沉淀的尤为凝重,繁华的商业历史背景,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古迹。号称天下第一会馆的社旗山陕会馆,历经了从乾隆到光绪六位皇帝才建成。琉璃照壁、春秋楼、铁旗杆、悬剑楼、大拜殿等,至今看起来仍然华丽异常,气派非凡,木雕、石刻、火筑、陶瓷精妙绝伦,被国内外文物专家盛赞为辉煌壮丽,天下第一。
另外,古镇上现有中国历史上十大镖局之一的“广盛镖局”,中原第一家银行社旗“蔚盛长票号”,保存最为完整的清代税务衙署厘金局,炮业行会的“会馆火神庙”等,都见证了赊店镇商业繁盛时期的辉煌。赊店老酒,天长地久。在社旗这片热土上,赊店老酒伴随着数千年的华夏文明,走过了漫长的历史岁月。现在更伴随着我们一起品味美好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