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张鸿宾、张鸿池_党史人物_党史博览_卧龙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卧龙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党史人物 > 正文

党史人物

党史人物——张鸿宾、张鸿池

党史人物——张鸿宾、张鸿池

发布时间:2025-05-28 卧龙党史史志室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5-27


铁骨铮铮  虽死犹生


---张鸿宾、张鸿池传略

 

张鸿宾是南阳早期的优秀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和胞弟张鸿池,不怕艰难困苦,毫无畏惧地同国民党黑暗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为了党的事业,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兄弟俩在关键时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分别年仅25岁和22岁。他们铁骨铮铮,虽死犹生,在南阳的革命史册上,谱写了悲壮辉煌的一页。

(一)

张鸿宾、张鸿池为同胞兄弟,分别生于1907年与1910年。兄弟俩自幼家境贫寒,生活极度困苦。其父母原是勤劳忠厚的农民,由于生活所迫,早年从镇平家乡逃荒到南阳城落户,给一家私营煤油公司当学徒,后自立门面代销煤油。30年代的中州大地,官府暴敛,军阀纷争,豪绅强夺,盗匪骚扰,民不聊生。1926年,可怜的张鸿宾家中,又遭驻宛军阀部队的抢掠而破产。其父无奈,只好借债开设一小石印馆,以艰辛的劳动换取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全家生活。

人穷志不穷。张鸿宾父亲为使全家有个出头之日,想方设法,省吃俭用,送张鸿宾进入了南阳第一高等小学。19237月小学毕业后,即考入省立南阳第五中学。张鸿宾在校期间,勤奋苦读,好学上进,不但品学兼优,而且还练就一手好书法。

省立五中,是我党在南阳活动较早的重要阵地。1926年下半年,中共南阳支部书记刘友三及刘福僧等人就在该校任教,经常向师生宣讲社会发展史,传播马列主义和革命道理。在当时各种社会思潮竞相激荡的浪潮中,张鸿宾兄弟和其他进步学生们一样,思考着,探索着,有忧郁,有徘徊,也有观望,但他终于接受了马列主义,选定了跟共产党走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路。1926年深秋,经张兆戊介绍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更加努力地为党工作,满腔热忱地宣传马列主义,并培养和发展了马华敏、刘福谦等一批优秀青年加入了党组织。特别是还引导胞弟张鸿池也走上了革命道路,致使全家人都为革命操劳,站岗放哨在所不辞,以支持兄弟俩为党做出贡献。

(二)

张鸿宾兄弟是酷爱学习的人。残酷黑暗的社会现实,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的侵略,军阀的混战,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是中华民族受辱、贫穷、愚昧、落后的根源。他们抱定决心,一定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救我中华民族。是的,张鸿宾兄弟是这样想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们以实际行动,默默地实践着自己的这一宏志诺言。

1926年底,南阳党组织为了发动和教育农民,在城南刘宋营村和城东大玉石碑村办起了农民夜校,夜校所用的课本,如《李东山小传》,就是张鸿宾自己抄写翻印的。

1927年,蒋介石发动.一二反革命政变,国共合作遭到破坏。阴霾也笼罩着南阳上空,革命暂时处于低潮。在这种形势下,张鸿宾遵照党的指示,毅然到驻宛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独立十一师密电室充当译电员,积极开展军运工作。不久,他和刘协中等4名党员在该部建立了地下党小组,刘协中任组长,后由张鸿宾任组长。为了壮大党的力量,党小组在该部又培养发展了一批党员。

1928年初,独立十一师奉命开往豫东,行军至漯河一带,被冯玉祥部缴械。该部被遣散后,张鸿宾奉命回到家中,和张鸿池一起开石印馆,掩护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从此以后,张鸿宾家庭石印馆由党的秘密接头处成为联络站,对南阳地下党的活动和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4月,南阳党组织决定由刘福僧带领数十名农民武装,计划攻打南阳县土塞乡公所,夺取枪支,以迅速扩大人民的武装力量。为保障这一行动顺利实施,拟将农民化装成国民军南路军进行偷袭。张鸿宾兄弟奉命配合,他俩想尽各种办法,多方周旋,未花党组织一分钱,很快筹备了军装百余套,并赶印出仿制国民军的臂章、符号、名片等,连夜来回60多里,按时送到城南吴庄刘福僧处,出色地完成了党组织交给的任务。

1928年秋,中共豫西南特委(南阳特委)和鄂北党组织相继遭敌破坏。1929年,南阳一带又严重灾荒(民国十八年年成),给党的工作带来很多困难。张鸿宾兄弟面对现实,不悲观,不气馁,继续坚持党的工作,为党印刷了各种文件、宣传品,转送马列主义读物和进步书刊。在他家石印馆里,经常有我党同志、教师、学生和进步人士食宿,或召开党内会议,或研究商讨各种问题。鄂北随县、枣阳党的负责人李子宾曾在此食宿长达数月之久。张鸿宾家石印馆成了南阳党组织的活动中心。他们兄弟俩常忙得吃不上饭,睡不好觉。张鸿宾的头发、胡子长了,也毫不在意。同志和亲友都劝他理一理,他却坚定而风趣地回答:不打倒军阀,我就不理发。

1930年,南阳城乡的党组织有很大发展,学生运动、农民运动也蓬勃发展,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对此,张鸿宾兄弟欢欣鼓舞,积极地投入这场斗争。

春,宛南中学、南阳女师、省立五中等校师生和驻宛杨虎城部教导队中的我党同志,经常不断到街头闹市和城郊乡村演讲宣传,散发传单,组织和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散发的标语传单就是由石印馆印制的。宛南中学党组织编印的进步校刊《青光》,同国民党南阳县党部办的反动刊物《党声》针锋相对进行斗争,张鸿宾兄弟就负责这一刊物的印刷发行工作。《青光》校刊很受青年学生和社会各阶层进步人士的欢迎,有力地推动了南阳的学生运动和革命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

(三)

1932年春,蒋介石为对豫鄂皖苏区发动围剿,特于南阳设立豫鄂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刘镇华任督办。6月,国民党反动派调集50万大军,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兼豫鄂皖围剿军司令,向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与此同时,国民党南阳反动军政当局也加快了反共反人民的步伐,大肆逮捕我党同志和进步人士。在极其艰险的环境下,张鸿宾兄弟不计较个人安危,仍继续坚持党的工作。7月的一天,南阳督办公署以清乡为名,派军警突然闯入石印馆,将张鸿宾、张鸿池二人逮捕,关押在南阳监狱,敌人视他们兄弟为要犯,施以重刑,妄图从他俩身上获得南阳中心县委,以至鄂豫边区党组织的详细情报,以邀功请赏。

凶残的敌人,不会也不可能会知道,张鸿宾、张鸿池二人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对坐牢,对严刑拷打,乃至粉身碎骨都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他们身陷囹圄,感慨万千,回顾走过来的革命道路,深深感到为党为人民做的事情太少了。

国民党当局绞尽脑汁,费尽心机,一次又一次地严刑审讯,威逼他们二人供出地下党组织的秘密。但每次所得到的总是三个字:不知道。有一次,敌人将张鸿宾兄弟押出来审讯,张鸿宾愤怒地说:我就是红军总指挥,狗东西们领赏去吧!哥哥的言传身教,使弟弟更加坚强。张鸿池面对敌人,怒目斥责:我们兄弟是共产党,你们要杀就杀,勿须多言。张鸿宾的腿被打断,张鸿池遍体鳞伤,仍坚贞不屈,充分表现了共产党人铁骨铮铮的大无畏精神。

半年的铁窗生活,张鸿宾兄弟的身体虽然受到严重摧残,但丝毫未动摇他们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革命意志。

1932年秋,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北路过,驻南阳、襄阳一带的国民党刘镇华部派一个旅去襄樊阻击,被红四方面军一举歼灭。刘镇华把失败归咎于地下共产党通了情报。于是决定除掉张鸿宾兄弟,但公开枪杀又怕引起众怒和社会不满,只好背地暗下毒手。年底,一个大风卷着小雪的深夜,南阳反动军政当局派刽子手把张鸿宾、张鸿池兄弟从北监狱押出来,推向院西南角临时立起的绞架下,把绞索套在他俩的脖子上。这时,一敌警官哑着嗓子恶狠狠地说:你们是招也不招?如果现在说还不算晚呢。张鸿宾、张鸿池兄弟昂首挺立,怒目相视,拒之不理。残暴的敌人拉紧了绞索,张鸿宾、张鸿池兄弟从容不迫,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慷慨就义,壮烈牺牲。当天,人民群众和亲友不顾反动当局的阻挠,把烈士遗体安葬在卧龙岗上。

张鸿宾、张鸿池兄弟短暂的一生,是追求革命真理的一生,是为党的事业奋斗不息的一生,不愧为党的英雄儿女,后人称他们是:

 绞刑架下当含笑,白雪裹尸九重归。

 松涛鹤泪由有根,鸰原双烈万年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