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方城县独树镇烈士陵园)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方城县独树镇烈士陵园)
发布时间:2025-07-17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方城县独树镇烈士陵园)位于方城县独树镇七里岗,全额供给事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5名。
1934年11月16日,红二十五军2980余人,在军长程子华、政治委员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自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蒋介石闻讯,急调30多个团的兵力围追堵截。11月26日下午1时许,红二十五军先头团抵达独树镇七里岗,突遭埋伏于此的国民党步骑兵的猛烈攻击。当时风雪交加,能见度极低,衣服单薄、手脚冻僵的红军战士立时陷入被动境地。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手持大刀,身先士卒冲入敌阵,稳住局势;副军长徐海军率后卫团疾速赶到,扭转危局。入夜,红二十五军乘敌间隙突出重围,胜利挺进伏牛山。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抵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甘红军胜利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红军。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第一场生死攸关的恶仗。此战红二十五军牺牲近百人,重伤200余人,为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主力红军北上奠定了重要基础。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将红二十五军长征独树镇战斗称为“鏖战独树镇”,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并列为长征八大著名战役战斗,对独树镇战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由仿古门楼、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碑、烈士墓区、红二十五军英雄群体雕塑、烈士史料展示厅五部分组成,配套办公用楼一座,标准化洗手间10间,占地面积2万余平方米,总投资3700多万元。2016年开始对外开放,接待来园缅怀、祭扫人员。
1997年11月26日,中共方城县委、方城县人民政府筹集资金50多万元,在红二十五军当年鏖战独树镇战斗发生地,兴建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纪念碑。该纪念碑基座高1.9米,碑座面积34平方米。纪念碑主体表现形式为一把变形的刺刀,寓意“鏖战”之意;碑高25.34米,蕴寓“红二十五军”番号和“1934年”时代背景;碑体为钢混结构、花岗岩贴面,正面、背面分别铸刻着刘华清、程子华的题词,分别为“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遗址”“烈士精神不死”;碑座正面为“鏖战独树镇”碑记。
2013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保护烈士纪念设施的精神,方城县委、县政府以“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碑”为中心,修建独树镇烈士陵园,并将散葬在全县各地的革命烈士墓集中迁葬到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战斗纪念碑附近,陵园共安葬不同时期的革命烈士491名。纪念馆集中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不同时期方城县的红色历史,共分为5个部分,用声、光、电、图文形式展示红二十五军在方城县四天三夜发生的战斗史实。
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地先后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被退役军人事务部公布为第七批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被中共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河南省老区建设促进会、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被河南省委宣传部授予“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河南省关工委授予“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被中共南阳市委组织部授予“南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红色文化)现场教学基地”,被中共南阳市委宣传部授予“南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中共南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授予“南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