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公学旧址(栗在山将军事迹展览馆)_红色场馆_党史博览_方城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城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红色场馆 > 正文

红色场馆

嵩山公学旧址(栗在山将军事迹展览馆)

嵩山公学旧址(栗在山将军事迹展览馆)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7-17

嵩山公学旧址位于方城县广阳镇后寨村。该校是1932年在时任国民党三十军秘书长的中共地下党员李子纯和该军高级参议、爱国民主人士王拱璧的建议下,由三十军军长彭振山出资在其家乡后土屯村创办的。学校以彭振山将军的名(振山)和字(嵩峰)里各取一字组成“嵩山公学”为校名,王拱璧任校长,中共地下党员郭静波(郭晓棠)任副校长,郭静波夫人、中共地下党员陈立鹤(齐欣)和部分进步知识分子为教员。

该校以灌输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为宗旨,积极向学生传播马列主义,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所教国文课文均为经过精选的进步文章和李子纯派人送来的苏区油印材料。学校还组织学生成立了“青年读书会”“学生自治会”。1933年10月,在郭静波、陈立鹤的主持下,秘密接收栗元恒(栗在山)、崔冬云(崔剑晓)、栗元太、栗元卿、王仲华、傅廷弼等思想进步的大龄学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立了南阳地区较早的共青团基层组织——共青团宛北支部,栗在山任书记。1934年2月,因彭振山被蒋介石以“秘密通共”和“违抗军令”罪逮捕入狱,嵩山公学被迫停办。共青团宛北支部遂转移到四棵树和博望傅村等地活动。1938年后,这批团员多数转为中共党员。从这里走出的栗在山,后成为开国少将;崔剑晓,曾任中共安徽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是新中国钢铁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从嵩山公学成长起来留在家乡的革命青年,后也都为共和国基层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做出了积极贡献。

嵩山公学旧址现保存房屋11间,其中北屋5间,东西屋各3间。2013年,方城县老促会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多年失修的原校舍进行了抢救性修缮,并增设了栗在山将军生平事迹展。2022年,在方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又对嵩山公学旧址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高质量打造了栗在山将军生平事迹展室,增设了“共青团宛北支部旧址”“青年读书会旧址”“将军故里 魅力广阳”“校长室”4个展室。在此基础上,广阳镇党委、政府又对该村进行了美化、亮化,总投资200多万元,使该村成为方城西部一处重要的红色文明村落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嵩山公学旧址先后被命名为“南阳市党史教育基地”“方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方城县文物保护单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