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释之_方城人物_方城县情_方城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方城党史方志网 >方城县情 >方城人物 > 正文

方城人物

张释之

张释之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7-17

张释之(生卒无考),字季,西汉堵阳(堵zhě,堵阳,今方城)人,和其兄张仲生活在一起。他通古博今,家庭富裕,因家产有五百万被资选为西汉文帝刘恒的侍从官一骑郎。侍奉文帝十年,未被调选重用,后在侍卫官统帅一中郎将袁盎的举荐下,张释之向文帝面奏利国安民应该做的事情,受到赞赏,被授予谒者仆射官职。

在一些重大事情的处理上,张释之的建议总能得到文帝的采纳。一次,张释之随文帝视察上林苑,苑令不擅言辞,不能很好答对文帝的提问,一个管理虎圈的小官—啬夫却如数家珍地回答了文帝的询问,文帝便让张释之提升啬夫为管上林苑的“上林令”的官职。张释之认为不能因啬夫能言善辩,就破格提拔他,导致不务实际的风气流行。文帝采纳了张释之的意见。一次,太子刘启和他的胞弟梁王刘武同车上朝,到皇宫外的司马门时,却不下车,张释之不畏权贵追上去进行阻拦。又一次,他跟随文帝到正在修筑的文帝的陵墓一霸陵视察,张释之劝文帝薄葬,文帝听后很是赞赏。张释之政绩卓著,一步步从公车司马令、中大夫、中郎将升为九卿之一掌管刑狱的最高司法官一延尉。

张释之任廷尉后,执法公正严明,有“释之为廷尉,天下无冤民”之称。一次,文帝出巡到长安城北的中渭桥,一个人从桥下跑出来,惊吓了文帝乘车的马匹,张释之说服文帝,依律判以罚金四两的处罚。后来,有人偷了祭祀高刘邦的宗庙里案上的玉环,盗者被捕,文帝很恼火,将盗者交给延尉治罪,释之依法判以斩首暴尸街头之刑,并没有诛其九族。

后来,因为司马门一事,新即位的景帝免去了张释之的廷尉之职,降为淮南王刘长(文帝的异母弟)的丞相之职。张释之死后,葬于故里(今方城西北2公里杨集乡胡岗村侧),后人在县城西关建立了张公祠(今县博物馆)。

为纪念张释之,1984年11月24日,方城县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将东关潘河大桥至西关三里河路段命名为“释之路”。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