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人物
邓县第一个党组织创建人——郭绍仪
邓县第一个党组织创建人——郭绍仪
发布时间:2025-09-05
郭绍仪(1905一1988年),字严甫,幼名中堂,曾用名少义。邓州市白牛乡郭庄村人。幼读私塾,后入县立高等学堂、简易师范学校读书,l925年在信阳豫南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3月底,中共豫陕区党委选送郭绍仪等l0位青年到广州毛泽东主办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毛泽东亲自主持开学并担任所长。
学习结业郭回到开封,省委派郭回邓县宣传革命,组织群众。在邓县城内,郭以筹备国民党县党部的名义,召集一些青年学生和小学教员,举行形势座谈会。农历腊月,因于学忠部四个师兵力从老河口围攻邓县县城,郭出城回家乡。
1927年春,郭受湖北省农民协会派赴应山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开展农民运动。10月经鄂北特委批准回邓,在邓东郭庄一带继续开展革命工作,培养并发展单德炳、刘西阁等为共青团员,后转为共产党员。1928年2月参与筹建国民党县党部工作,被选为执行委员,负责农运工作,在一小放寒假期间,借一小校舍,开办了一期“邓县农民运动训练班”。还挂出了“邓县农民协会筹备处”的牌子。姚雪垠曾参加这期训练班。
1928年春,在南阳中心县委领导下,郭在邓县白牛、汲滩一带开展地下工作,秘密发展贫农会员,建立贫农会小组。
1928年秋,郭到汲滩县立五小当教员,成立了邓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汲滩支部,不久改为邓县特委,郭任书记。先后发展党员多人,建立党支部与党小组多个。
1929年7月,建立中共邓县委员会,郭任委员,负责农运工作。会上,郝久亭以豫西南特委书记身份组织讨论邓县农民大暴动问题,郭绍仪认为缺乏最起码的条件,坚决反对暴动。郝久亭下令:“必须立即暴动,就是一个人也要暴动,否则执行纪律!”郭只好保留意见,执行命令。会后,郭回汲滩,选择邓东新野北的大湖坡作为起点,进行农民暴动的准备工作。时值民国十八年年成,群众生活十分困苦,而统治这一带的反动豪绅王文彩,趁灾荒之际,搜刮民财,民愤极大。经过秘密串连,决定1929年7月中旬的一天中午以三声土炮为号令。到时,十几个村子一千多群众,在大湖坡党支部领导下,分三路向王集进发,王文彩逃跑,群众分了他家的粮食财物。
1929年秋末,郭被迫离开邓县,到南京《大河日报》社当校对几个月,1930年秋到信阳,1931年春,郭到《西安日报》社当校对,同年秋到三原县第三职业中学教语文兼校长秘书。1932年春,到山东烟台益文商业学校教高中历史,后又在山东泰安育英中学和镇平职业学校任教。
1938年7月,郭从邓县出发,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介绍,到关中旬邑县陕北公校一分校学习。10月间学习结业,前往延安,在延安受到毛主席接见,郭被分配到陕北公学总校理论研究班继续学习,还经常和抗大学员一起,听毛主席讲课。
1938年12月,随抗大一分校,挺进敌后晋东南根据地,任抗大一分校教员。1939年11月,一分校继续东进,深入山东敌后办学。直到l945年9月都在山东地区活动,五年半时间,分校办六期,参加大小战斗数十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郭随山东军区教导团(即原抗大一分校)挺进东北。后调辽宁省委工作团,在辽东、抚松等县参加土改。1948年秋,调辽宁省教育厅作地方教育工作。
1949年夏,随东北军政大学赴武汉。1950年调北京,在最高人民法院作审判工作。1958年在中央党校学习。1958年秋,调天津市宣传部作干部教育工作。
1972年春,调天津市委党校,作党史研究工作。
1982年,郭离休后,继续从事党史研究工作。1988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