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县两次解放_党史事件_党史博览_邓州党史方志网_南阳党史方志网
今天是: 登录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邓州党史方志网 >党史博览 >党史事件 > 正文

党史事件

邓县两次解放

邓县两次解放

发布时间:2025-09-17 阅读次数:0 【字体:

发布时间:2025-09-17

1948年的邓县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桐柏区后,进行的一次大规的攻坚战,拉开了豫西南战役的序幕。

邓县是豫西南军事重镇,有“回”形内外城墙城河,易守难攻。

解放战争时期,邓县是国民党军南阳、老河口、襄樊三个军事要地的联结点。民团司令丁叔恒为防备解放军攻城,重新整修加固了城防。整修后的内、外城墙高三丈,厚丈余。内外二城均有护城河环绕,水深1丈,宽6丈。城墙与城壕之间,鹿砦遍扎,地雷密布,明碉暗堡,不计其数。城内驻扎1万多名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民团,再加上内乡、新野、镇平、邓县四城联防,使邓县成为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1947年12月26日,桐柏军区第三车分区部队在司令员张廷发指挥下,从新野县城直扑邓县东南的重镇桑庄。经过半小时的战斗,歼灭敌邓县机动第1团,活捉团长王仞千以下260余人,并击退了由王乾一率领出援的张恪三、裴杰三两个团。桑庄一战,解放军初露锋芒,首战告捷,声威大震,奏响了解放邓县的前奏曲。

640


解放邓县城战役从1948年1月9日开始,到16日晨结束。为打好邓县战役,桐柏区党委、军区决定:由28旅和三分区之86团、85团(4个连),围歼邓县守敌。28旅在唐河县接受任务后,立即召开会议,传达军区首长的作战意图和决心。为争取时间,出奇制胜,部队在奔袭途中边行军边动员,于1948年1月9日到达指定位置。战役经过构筑工事、政治攻心、破闸放水、突击过河、攻城作战等阶段,异常惨烈。此役共歼敌6900余人。其中毙伤敌宛西四县联防第二支队副支队长、邓县自卫总队副队长卢兆瑞,团长张恪三、李华云等以下900余人;俘敌第六团团长裴杰三和支队参谋长史鼎臣以下6000余人:缴获迫击炮2门,轻重机枪65挺,手枪、步枪5200余支,各种子弹68万余发,电台3部及其它大批军用物资。邓县战役的胜利,不仅使宛西的反动政权和地方反动武装受到毁灭性打击,而且极大的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争热情;不仅使桐柏区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根,而且为进一步建设和发展桐柏解放区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解放军首克邓县后,为避免敌机轰炸县城,伤害群众,主动撤离,转入外线作战。2月5日,逃窜的丁叔恒率其残部在国民党第13绥靖区(南阳)主任王凌云的支持下,复占邓县城。4月中下旬,王凌云派第9师76旅226团进驻邓县,并由内乡、新野各调一个民团来邓协防。

640


4月20日,刘邓部署发起宛西战役。决定以陈赓统一指挥四纵主力五个旅,二纵、十纵全部与桐柏军区主力,进行宛西作战,捕歼邓县、镇平、内乡、淅川与西峡口各地之敌,并打南阳、襄阳、樊城、老河口各地之援敌,得手后相机向有利方向扩展战果。

640

5月2日,桐柏军区主力第28旅和三分区之85团、86团,在中野2纵、华野10纵强大兵力保障下,分别从唐河、新野奔袭包围邓县县城。中共邓北县县委和中共邓(南)县县委带领县区武装和千余副担架及大量柴草粮秣,冒雨赶到县城周围,支援攻城作战。3日凌晨1时40分发起总攻,至9日夜,全歼敌美械装备226团、内乡民团第4团和邓县、新野民团残部。计毙伤敌800余人,生俘3185人,缴获各种火炮29门、轻重机枪167挺、各种枪支2455支、火焰喷射器4具、各种弹药60多万发、战马164匹和其它军用物资。邓县第二次获得解放,使丁叔恒经营多年的反革命堡垒顷刻瓦解,邓县从此获得了新生。

分享